► 苦茶油與脂肪酸
2021/07/16|文/ 百色壯麗|圖/ 百色壯麗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與連結
脂肪酸為油脂的主要成分,可用二類來概括,分別是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Omega-6)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
脂肪酸三項類別:
飽和、多不飽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之中,每一項涵蓋不同的脂肪酸組成,就讓我們來看看苦茶油中的細項分布。
飽和脂肪酸/苦茶油比例約10%,絕大部分是:
棕櫚酸(16:0)、硬脂酸(18:0)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6)/苦茶油比例約10%,絕大部分是:
亞麻油酸(18:2) 、次亞麻油酸(18:3)、鱈烯酸(20:1)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9)/苦茶油比例約80%,絕大部分是:
棕櫚油酸(16:1)、油酸(18:1)
就從占比最多的單不飽和脂肪酸Omega-9開始逐一說起吧!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18:1)/ω-9
又稱十八碳烯酸,油酸是人體脂肪組成中最豐富的脂肪酸,在研究與動物實驗中發現,用高油酸油脂食物餵食擁有高血壓的大鼠能有效使血壓降低,也有研究指出可透過抑制細胞增生達到抗癌、調控發炎等效果,在免疫反應、發炎反應、心血管疾病、修護皮膚與感染上有著改善的效果。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棕櫚油酸(16:1)/ω-7
又稱十六碳烯酸,主要來源其實在魚油與海洋浮游生物較多,對於抗發炎有幫助,也另有研究表示棕櫚油酸可以抑制人體細胞中的黑色素因子,滋潤肌膚。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亞麻油酸(18:2)/ω-6
又稱亞油酸,是屬於人體必需的ω-6脂肪酸,只會出現在植物細胞內,需要從食物獲得,自身無法合成。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次亞麻油酸(18:3) & 鱈烯酸(20:1)/ω-3
次亞麻油酸又稱α-亞麻酸,鱈烯酸又稱二十碳五烯酸(EPA),前者主要來自植物,後者主要來自海洋魚類。這兩者也是屬於人體必需的ω-3脂肪酸,具有抵抗體內發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強化大腦並提升專注力與記憶,也是保護人體神經系統及視網膜健康的營養。許多研究指出,ω-3脂肪酸能降低三酸甘油酯及血壓,對於預防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益。
※要注意的是當ω-3和ω-6以適當比例(1:1)存在人體中時,才能發揮正常的免疫作用。而ω-6如果在人體的比例過高的話容易引起身體的發炎反應,容易使細胞老化。因此在飲食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要注意用量,最方便的方法是可以攝取ω-9平衡體內的狀況,這三者在醫學上都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的膽固醇,比飽和脂肪更加健康。
飽和脂肪酸-棕櫚酸(16:0)
也並不是所有的飽和脂肪酸都是不好的唷!飽和脂肪酸其中的棕櫚酸是以甘油脂的形式普遍存在於動植物油脂中,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棕櫚油、棕櫚仁油、牛油、乳酪、牛奶及肉類與多種植物油均有著這種脂肪酸,在母乳中含量亦相當豐富呢。